“小数苗”计划二期 | 专家分享:AI未来已来

2月18日,北京联想公益基金会携手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共同发起的“联想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支持计划”(简称“小数苗”计划)二期启动会顺利举行。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少平作为项目专家顾问,在启动会上以“AI:未来已来”为题分享了当前公众对人工智能的常见认知误区和基本原理,让大家更好了解人工智能,拥抱这一前沿技术,并助力“小数苗”计划二期潜在申报者更好地将人工智能融入到项目申报方案。以下为致辞摘要,与大家分享。

本文经嘉宾审定后发布。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如今,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大爆发的时代,这一变革浪潮由两颗“核弹”引发。两年前,ChatGPT横空出世,推动人工智能迈向新高度;今年春节前,我国发布的DeepSeek更是凭借高性能、低成本、国产化以及开源化的显著优势,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不过,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它始终在不断进化的道路上前行,未来走向仍充满未知与变数。
未来:AI是每个人的必备技能
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技能。作为一种普适性工具,人工智能就像如今各行业离不开计算机一样,将成为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过去,我在许多中学开展科普讲座时,常常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担心未来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取代你的并非AI,而是掌握AI的人。我们应主动拥抱AI,就像徒手钉钉子远不如手持锤子高效一样。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要深入学习人工智能的专业技术或专业,而是要“X + AI”。也就是说,我们在掌握一门专业基础技能的同时,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将二者有机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
什么是人工智能?
什么是人工智能?目前主要分为两大学派:第一类行为模拟学派,侧重于用人工智能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强调机器行为与人类智能行为的相似性,而不关注生理层面的机理,也叫脑启发下的计算。第二类机理模拟学派,主张用计算机模拟大脑的工作机理,更注重计算机与人类大脑机理的一致性,即类脑计算。目前,我们常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多属于第一种,第二种仍处于研究阶段,发展相对缓慢。
AI等于AI GC吗?
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大语言模型。大语言模型本质是语言模型,通过预训练,以见多识广积累知识,就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实际应用中,它主要进行下一个文字预测,类似文字接龙,是一种序列到序列的概率模型。比如输入“我是一个学”,可以是学霸、学徒、学生。模型会根据概率预测下一个字,“生”的概率可能最高,便会输出“生”。
大语言模型能实现复杂功能,但其基本原理就是文字接龙。基于此原理,我们可以判断它擅长和不擅长的任务。其中,擅长任务包括文本、图像、视频、音乐生成,这些是大语言模型应用最多的领域;不擅长任务有自动驾驶、机器人控制、下棋、自动导航等实时性要求高的任务。例如自动驾驶,汽车行驶速度快,大语言模型响应速度难以匹配。
不过,未来的趋势是融合。例如机器人与大模型融合,可实现人机对话。由此可见,人工智能范畴宽泛,AIGC相对较窄,但AIGC的边界不断拓展,难以预测其边界在哪里。我认为,大语言模型为通用人工智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从应用角度看,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仍以专用为主。就像人类专家各有所长,没有一个说全才的,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大语言模型将作为人与应用之间的交互接口,我们只需将任务提交给它,它会自动调用相关应用,用户无需深入了解应用本身,这或许是未来趋势。

AI会出错吗?
人工智能当然会出错,就像人类专家也会有失误的时候。研究者给人工智能出错的现象取了个比较形象的名字,“幻觉问题”。举两个简单例子,3.9和3.11哪个大?草莓的英文单词“Strawberry”里有几个字母“r”?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曾经让全球几乎所有大语言模型都败下阵来。即便到现在,仍有一些大语言模型无法准确作答。如此简单的问题都可能出错,说明人工智能出错是不可避免的。究其原因,当前人工智能采用的是概率模型,具有概率约束下的随机性,本质上是一种猜测。既然是猜测,就必然存在出错的可能性。
AI使用中的安全防范
在使用人工智能时,还需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人工智能不仅会出错,还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涵盖暴力、色情、错误思想、错误诱导等。国外曾有学生在与大语言模型对话时,倾诉自身烦恼,大语言模型竟建议其自杀,此类情况必须竭力避免。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群体,“辨真假、保安全、防沉迷”是基础,更要加强防范。一方面,要从技术层面加以防范;另一方面,广大教师也应发挥关键作用。由于单纯依靠技术很难杜绝这类问题,所以对AI使用者的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AI:未来已来
最后,回到我们的主题,AI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就要为AI的到来做好准备。从娃娃抓起提升综合素养,到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面向普通社会大众的科普教育,面向中小学生的通识教育,以及大学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教育。对待人工智能,我们要秉持正确态度,既予以重视,又无需过度恐慌。我们积极拥抱人工智能,让大家了解、学习并掌握人工智能,这也是“小数苗”计划肩负的重要责任。谢谢大家!
END
如何申报“小数苗”计划
二期
“小数苗”计划二期申报工作正在招募中。联想基金会将继续投入不少于400万元资金,资助不少于15个能够有效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项目,在乡村小学或乡村社区落地实践。点击【“小数苗”计划第二期项目招募:用AI点亮数字梦想】一图读懂项目申报规则和渠道。或扫描下方二维码一键直达官网进行项目申报。

扫码直达官网申报

扫码入群咨询
小数苗计划
Seeding the Digital Future
北京联想公益基金会携手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共同发起联想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支持计划,简称“小数苗”计划。项目旨在发现、孵化创新多元的、能够有效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实践经验,通过资助对提升数字素养作用明显的实践项目落地乡村小学、社区场景,促进国内乡村儿童数字素养领域的交流学习,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投身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教育新场景、新模式与新方法的探索,助力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支持生态的形成。
2024-2025年为项目第一期,“小数苗”计划共收到225份覆盖全国29个省市及自治区的有效提案,最终15个项目入选,共享400万元资助金,于2025年落地实施,将进入100余所乡村学校及社区,惠及约1.2万名乡村儿童。
2025-2026年为项目第二期,“小数苗”计划以“用AI点亮数字梦想”为主题,倡导将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应用作为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重要内容,以“辨真假、保安全、防沉迷”为基石,提高乡村儿童基于数字信息的“学、做、协作”能力,同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与实践能力,助力他们自信面向未来。

北京联想公益基金会
由联想集团发起,于2018年12月6日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以扶贫济困为宗旨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支持乡村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事业。2021年获“4A级社会组织”评估等级。2024年以来,北京联想公益基金会聚焦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教育公益议题,联动多方资源,探索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教育的新场景、新模式与新方法,致力于让每一个乡村孩子在数字化时代自信面向未来。
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
以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为研究领域的民间智库,致力于以独立的立场开展教育研究与政策倡导,聚集教育界内外的民间智慧,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