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项目整体介绍篇
1、“联想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支持计划”(“小数苗”计划)是什么?
A:联想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支持计划(“小数苗”计划)是由北京联想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联想基金会”)、深圳市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24年共同发起的国内首个聚焦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公益资助计划,旨在发现、孵化创新多元的、能够有效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实践经验,通过资助对提升数字素养作用明显的实践项目落地乡村小学、乡村社区场景,促进国内乡村儿童数字素养领域的交流学习,助力乡村儿童数字素养支持生态的形成。2024-2025年为项目一期。2025年2月正式启动项目二期,联想基金会将继续提供不少于400万的资金,资助不少于15个能够有效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项目在乡村小学或乡村社区落地实践。
2、“小数苗”计划二期与一期相比,有哪些变化?
A:“小数苗”计划二期在年度主题、申报赛道、申报要求、申报主体资格、资助周期、申报流程上均有一定调整:
① 年度主题:“小数苗”计划二期以“用AI点亮数字梦想”为主题,倡导将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应用作为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重要内容;
② 申报赛道:“小数苗”计划二期的项目征集和资助,不再区分优秀项目和优秀创意赛道;
③ 申报要求:项目设计必须包含“辨真假、保安全、防沉迷”相关内容;鼓励综合提升乡村儿童基于数字信息的“学、做、协作”能力的整体方案;包含人工智能相关内容的项目可获得评审额外加分;项目预算中硬件类费用不得超过50%;
④ 申报主体资格:在中国大陆地区合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乡村学校、高校等),或名师工作室、教研室等,允许不同主体联合申请;
⑤ 资助周期:资助期为2025年9月-2026年8月,契合小学学年安排;
⑥ 申报流程:申报期仅需提交简化的项目意向书,大幅降低填报时间;通过初审的项目再撰写、细化项目实施方案和预算,提交详细的项目申报书。
3、“小数苗”计划名称的含义?
A:这一名称体现项目的关键信息,其中“小”是指项目特别关注小学阶段,“数”是指项目聚焦数字素养议题,“苗”是指代乡村儿童,体现项目的受益人。整体含义即:愿每一个乡村儿童如同生机勃勃的树苗,都能自信面向未来,成长为数字时代的参天大树。
4、什么是数字素养?
A:根据国家网信办的定义,数字素养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
5、“小数苗”计划认为小学阶段儿童数字素养包括什么?
A:根据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数字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小数苗”计划所关注的儿童数字素养具体指数字时代背景下,年龄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在日常生活、学习、娱乐中应具备的数字化素质和能力的集合,包括:掌握基础的数字工具使用方法、应用数字工具进行搜集和管理信息、创造数字作品、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工具进行交流和互动、应用基础的计算机科学原理解决问题、理解网络诈骗、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造成的风险及防范方法等。
6、“小数苗”计划认为乡村儿童的数字素养提升可以有哪些途径?
A:“小数苗”计划基于一期探索,从“学、做、协作”三个维度具象化阐释乡村儿童数字素养进阶路径,鼓励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将“学、做、协作”一体化贯穿于行动计划,把人工智能相关内容融入项目设计,并落实“辨真假、保安全、防沉迷”的理念。
- 在“学”的维度上,孩子们首先需要具备利用数字工具搜索、查看信息的能力;进而学会对数字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最后通过深层次的思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 在“做”的维度上,孩子们从短视频剪辑、一小段编程等简单作品入手,锻炼基于数字信息的实践能力;进阶到可以完成复杂任务,比如PBL形式的家乡旅游攻略制作;再进一步是可以做到深度应用和整合所学知识,借助数字工具,产出创新的作品。
- 在“协作”的维度上,基础阶段是转发、评论、点赞他人分享的数字信息;第二阶段是可以借助数字工具与他人进行深度互动与沟通;第三阶段是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与共创。
- “辨真假、保安全、防沉迷”是儿童数字素养的基石,在基于数字信息的“学、做、协作”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能够识别、理解、过滤、报告有害信息或行为。
7、联想基金会为什么特别关注乡村儿童的数字素养?目前很紧急重要吗?
A:联想基金会始终关心乡村儿童未来,在数字中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日益融合的今天,致力于让每一个乡村儿童在数字化时代都能自信面向未来。然而,城乡未成年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在拉大,乡村儿童在数字时代的脆弱性愈发显著。数字素养能力偏弱不仅会使乡村儿童更易陷于网络沉迷,受到无用甚至有害信息的伤害,还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与就业。乡村儿童是乡村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乡村儿童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因此,联想基金会希望能够助力乡村教育,探索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创新实践,为弥补新时代“数字鸿沟”做出应有的贡献。
8、“小数苗”计划二期为什么特别关注人工智能?
A: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将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我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融合,2024年12月,教育部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让学生具备在数字化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态度和必备能力。为响应教育部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部署,“小数苗”计划二期以“用AI点亮数字梦想”为主题,意在倡导将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应用作为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重要内容,让AI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壁垒的桥梁、承载孩子梦想与希望的载体,为乡村儿童点亮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9、是否只有信息科技课与数字素养有关?其他学科或教育领域与数字素养有联系吗?
A:就已有的数字素养相关实践看来,大多数项目都应用了跨学科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将数字素养与科学课、艺术课、语文课等基础学科结合,在孩子的数字生活图景中嵌入、整合各种知识和技能,关注传统技能在数字环境中的转化和融合。通过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孩子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数字素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激发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10、数字素养的提升是否必须依托数字设备、硬件、软件和数字化工具?
A:数字素养一定不是依托于某些工具才具备的,而是更底层的、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的。比如数字素养核心素养中的计算思维,并不等同于掌握设备操作或编程等硬技能,抽象问题、分解问题、设计方案等软技能更加重要,而培养这些技能并不一定依托数字工具。
11、“小数苗”计划中“乡村儿童”指的是哪些儿童?是否包括县城儿童?
A:“小数苗”计划中的“乡村儿童”包含县城、镇、乡村的6-12岁儿童。
12、“小数苗”计划资助对提升数字素养作用明显的实践项目落地乡村小学、社区场景,这里“社区”具体指什么?
A: “小数苗”计划资助项目落地场景中除了乡村小学,还有乡村社区。根据专业定义,社区是指“血缘、地缘、情感和自然意志之上的富有人情味和认同感的传统社会生活共同体”(引自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落实到本项目的乡村社区场景,就是指一群乡村孩子共同生活、成长的地方,比如步行30分钟能够到达的区域就是核心生活社区,也包括同一个乡镇、县市等有共同文化印迹的行政社区。
13、“小数苗”计划二期将支持哪些类型的实践?
A:“小数苗”计划二期支持创新多元的、能够有效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公益项目在乡村小学或乡村社区落地实践。“小数苗”计划二期要求项目必须包含“辨真假、保安全、防沉迷”相关内容,鼓励综合提升乡村儿童基于数字信息的“学、做、协作”能力的整体方案,倡导将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应用作为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重要内容。
14、“小数苗”计划二期将提供哪些形式的支持?
A:项目主要提供两大类的支持:
15、“小数苗”计划二期给入围但未最终获选项目提供的1万元发展金,对资金使用有要求吗?
A:发展金需要用于与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这一目标相关的项目或活动。
16、“小数苗”计划二期的共学营是做什么的?
A:在“小数苗”计划二期共学营,获选项目有机会与来自教育、公益、科技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同侪交流研讨,跨界参访学习,还有机会获得专家1对1辅导机会。
17、“小数苗”计划二期的时间表是怎样的?
A:项目征选及签约阶段具体流程如下(各环节具体时间点以实际为准):
① 资助计划发布(2025年2月18日):召开二期发布宣讲会,并通过联想基金会公众号等渠道发布细则
② 项目意向书征集(2025年2月18日-3月27日):项目申报方通过在线系统提交项目意向书及相关申报材料
③ 项目意向书初审及入围公示(2025年4月中旬):专家评委会开展初审工作,联想基金会公示初审入围项目名单
④ 提交项目申报书(2024年4月下旬):通过初审的申报方撰写、细化项目实施方案和预算,提交项目申报书
⑤ 尽职调查(2025年5月至2025年6月):联想基金会对入围项目及其申报方开展尽职调查
⑥ 项目复审及获选项目公示(2025年6月下旬):专家评委会开展复审工作,联想基金会公示拟资助获选项目名单
⑦ 项目优化及签约(2025年7月-8月):申报方依据复审意见优化、完善项目申报书(含预算),经联想基金会和申报方双方协商一致后签订协议
18、有哪些可参考的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优秀实践或案例吗?
A:可参考“小数苗”计划一期15个获选项目,详见联想基金会公众号文章“‘小数苗’计划首期项目亮相,启数字之窗,共育乡村儿童数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