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汇总-项目申报与评选篇

1、“小数苗”计划二期的申报要求是什么?

A:

① 项目目标包含提升乡村儿童(小学阶段)的数字素养,具体提升内容需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类中的至少两类数字素养
② 项目形式不限,可采用课内课、课后服务、社团活动、项目制学习(PBL)等,也可以是视频、游戏等更加轻量化的形式
③ 项目具备在乡村场景(小学和社区)落地实践的能力和计划,实施周期拟在2025年9月至2026年8月
④ 项目设计必须包含“辨真假、保安全、防沉迷”相关内容,鼓励综合提升乡村儿童基于数字信息的“学、做、协作”能力的整体方案
⑤ 如项目设计中包含人工智能相关内容,可获得评审额外加分
⑥ 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的项目优先
⑦ 项目预算中硬件类费用不得超过50%

 

2、申请主体资格是什么?

A:在中国大陆地区合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乡村学校、高校等),或名师工作室、教研室等,允许不同主体联合申请。

 

3、“小数苗”计划二期的征集时间是?

A:项目意向书征集期为2025年2月18日-3月27日。

 

4、未注册为法人实体的团队是否能申报?

A:未注册团队仅限名师工作室、教研室等教师团队参与“小数苗”计划二期的评选。

 

5、“小数苗”计划二期对团队人数有要求吗?对团队过往经验和收入有申报门槛吗?

A:“小数苗”计划二期对申报项目的团队人数、过往经验和收入没有硬性要求,团队人员的数量和经验背景需要与项目实施计划、资源需求相匹配。

 

6、不同的主体是否能联合申报?

A:可以,联合申请的各方需要在申请表中指定一个“牵头申请方”,统筹各方,对项目管理实施以及资助金使用的合规性负责。

 

7、拟申报的项目已得到其他资助计划的资金支持,是否还能够获得“小数苗”计划的资助?

A:可以,我们欢迎曾获得其他资助计划支持的项目申请“小数苗”计划,但本次申请必须具有原创性,且资助金的使用途径不重合。申请方需要在项目申报书中说明项目打算利用“小数苗”计划的资金开展哪些其他资助计划未覆盖的进阶性工作,并在项目预算中明确体现。

 

8、“小数苗”计划二期的评选分为几轮?

A:“小数苗”计划的评选分为两轮,初审筛选出入围项目(预计不少于30个),复审筛选出最终获得资助的获选项目(预计不少于15个)。

 

9、我申报过“小数苗”计划一期,但没有最终获选,是否还能申报二期?

A:可以。欢迎参与过“小数苗”计划一期但未获选的伙伴对项目方案进行调整、升级,重新申报二期。

 

10、我申报过“小数苗”计划一期且最终获选,是否还能申报二期?

A:可以,需要申报方提交新的项目。

 

11、项目的资助金额如何确定?

A:通过初审的项目需要细化项目实施方案和预算,提交项目申报书。根据项目提交的执行方案、预算安排、实际开展情况等,项目专家委员会将对最终获选项目的方案及预算合理性进行评估、给出建议,由联想基金会决定最终的资助金额。

 

12、“小数苗”计划二期不再区分赛道,那尚未实践过的创意是否还能申请?

A:可以,但项目需要具备可行的实施方案、能够在乡村小学或社区落地的能力。

 

13、“小数苗”计划二期的入围条件或标准是什么?复审又是基于什么标准来做筛选?

A:“小数苗”计划二期的评选在符合申报条件、申请主体资格的基础上,从项目设计的可行性、创新性、团队能力三个维度对项目方案进行评优,初审、复审标准相同,详见【评选标准】。

 

14、我的项目中包含人工智能相关内容,可获得多少加分?

A:在满分100分的基础上,可获得最高5分的加分。

 

15、项目设计应如何与人工智能结合?只要涉及人工智能均可获得加分吗?

A:项目设计应将人工智能的认知与应用作为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的一部分,以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为最终目标。如项目仅涉及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或是仅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提升项目运营效率,是无法获得加分的。

 

16、综合提升乡村儿童基于数字信息的“学、做、协作”能力,是指项目需要涵盖进阶图中全部九项内容吗?

A:项目应尽量纵向涵盖“学、做、协作”三个维度,一体化提升乡村儿童数字素养,但应基于拟实施地孩子的实际数字素养水平,选择合适的阶段与难度水平,切忌拔苗助长。

 

17、请问为什么项目提升内容一定要覆盖两个及以上的数字素养?只针对一个不行吗?

A:申报项目需要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四类中的至少两类数字素养。四者之间的关系并非互相割裂,而是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因此,项目设计时需要考虑数字素养的整体框架,避免将数字技术完全工具化地灌输给孩子。